【编者按】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存在,它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共识。在当下,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在十二届人大会议上,习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梦",此后社会上、网络上关于中国梦的热议如潮。

南方网策划系列"中国梦·广东梦"系列访谈,将从各个层面来剖析中国梦的实质内涵。6月17日,开篇访谈邀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院长王培林教授就中国梦的实质内涵等热点话题在线访谈,并与网友交流互动。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院长、教授王培林作客南方网,讲述“中国梦”实质内涵。(摄影:念青)

中国梦的内涵意义

王培林:这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从我个人来说,比较多的是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谈。梦是人的一种生理活动,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说,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如果有什么愿望,从梦里会体现出来。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它是我们共同愿景的一种表述,从这种角度来说,讨论中国梦跟历史、今天、未来三者的关系要打通,从人以及文化传统的角度来切入,我觉得能更好地阐述中国梦。

中国梦的历史意义及时代特征

王培林:我还是从美国梦谈起吧。相对来说,美国梦提出的时间更长。美国梦原来的涵义是“一个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一切皆有可能”。美国梦在鼓励当时的美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幸福方面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梦跟中国梦有很大的关联,一讲中国梦就想到美国梦,但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和美国梦提出的背景有很大不同。

首先,我们这边是通过总书记作出全面的表述。我注意到总书记在做这样一个表述时也有一个过程:在刚刚当选总书记的时候,习总书记用了“十个更”来表述,他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一点跟美国梦也是相通的,只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我们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习总书记明确表述中国梦的目标、手段,通过民族精神做了全面的表述。习总书记最近访美时专门谈到,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它有很多环节,但是都贯穿到一条,就是“三位一体”的东西,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相比较而言,美国梦更多强调个人的奋斗,即个人价值的体现,通过努力奋斗过上更好的生活;习总书记是从国家、民族、个人“三位一体”来提的,这不仅是个人角度了,他是把国家、民族打通了。这一点是首先要给予注意的。

中国梦的八维特征 实质是复兴

王培林:确实,追梦、圆梦肯定要有基础,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今天提出中国梦是因为我们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物质基础有很大的发展,但同时在人们的心态上也出现一些很微妙的情况,或者说现在价值观多元化,人们对未来的理想、个人的想法也各不相同,需要有一种东西把多元的、多样的统一起来,我认为中国梦很好地统一了这个共同愿景。

我觉得中国梦有一下几个特点,对下来我们的讨论是很有帮助的,我是从广度、深度、向度来谈的,在这里也跟网友们做个交流。从广度来看,假如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话,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完成现代化,就完成了民族复兴。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三,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传统文化的崛起。这三个是影响之广。从深度来看,第一是区别于西方国家崛起的东方国家崛起,以前除了日本以外,英、法、德、美都是西方国家。

第二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中国如果成功的话,社会主义的崛起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是它是具有民族复兴意义的崛起,我们曾经一度辉煌,后来衰落,再度崛起,所以它是带有复兴性质的崛起。

两个向度。第一是它是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前提的一种崛起;第二是不仅不影响别的国家,还能给别的国家带来共同机遇的崛起。它为什么叫向度?就是它的特质还不一样。以前英、法国家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把别的国家利益受损,我们这个崛起是一种双赢、多赢的崛起,习总书记也谈到了这种观点。

这八点,广度、深度、向度是中国梦崛起跟别的国家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就使得中国的崛起跟美国的崛起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它打通了个人、国家、世界,它也打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打通了硬实力、软实力和综合实力。这个打通需要有物质基础,还需要有软实力,需要有文化动员力把大家动员起来。中国梦要用很通俗的语言来描述老百姓的愿景,我个人认为他跟“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有很大不同,这是一种很通俗的,老百姓很容易接受的语言,我觉得用“梦”论更好地表现了老百姓的愿景。

王培林教授与主持人共同查看网友问题。(摄影:念青)

圆梦的挑战

王培林:这跟刚才提的问题是相关的。刚才我们讲了八个维度的特质,我们要实现中国梦比别的国家的梦要难很多,阻力要大很多。东方大国没有先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资本主义有很多国家先后实现了崛起,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这方面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总体来说西方国家还是占有主导权、话语权,所以中国这样相对落后的国家的崛起的难度会更大。 我还想特别强调一下,其实美国梦有一个前提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美国的制度为个人奋斗成功提供了比较高的概率,如果没有比较好的市场经济制度,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民主制度,个人奋斗不容易成功。我们搞改革开放是引进和借鉴了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制度,而制度方面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欠缺,包括市场经济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我们制度改革的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难度比较大。从崛起的特质来说,我们的难度比较大,从制度建设来说,难度也比较大,还有软实力和大家的思想一致性方面难度也比较大,正因为难度大,所以需要有一个政治动员力把多元的、散的愿景统一起来。

中国梦的历史衍变

王培林:中国梦还不是现代人提出来的,严格从中国历史文化来说,我们也是曾经辉煌,后来相对比较衰落了,现在再创辉煌,所以中国梦是一个民族的复兴梦,因此在更早之前很多人也提过类似的看法。上个世纪20年代人们提出来的我也没去考证,那个时候是面临亡国的危险,那个梦是救国梦,救国当然要建国,所以就是救国和建国梦。现在就不同了,现在是强国梦、富民梦。上个世纪的主旋律就是救国、建国,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是强国富民,而且要注意这里有一个区别,这里不仅只谈国,还谈民。中国梦是理解成中国人民的梦还是理解成中国这个国家的梦?我个人比较偏向前者,中国梦是中国人、中国人民的梦。

不同意识形态下的“梦”

王培林:普通人讲梦是生活中很简单的事,比如我做了一个什么梦。但是美国梦也力图说明这个国家有好的制度,不论谁来到这里都能实现你的梦。当时奥巴马提拔骆家辉当商务部长,也就是说不论哪里的人来到美国都能实现自己的梦。从这个形态下来说,他想说明我们这个梦是不错的。我们中国梦也带有意识形态,本来政治动员令就带有意识形态,它是官方的意志,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新一代执政者的执政理念。有些学者专门讲中国梦、美国梦的七大区别,我觉得有些谈得不是很科学,比如把美国梦贬得一无是处,我觉得这不是很符合本来的含义。我倒觉得习总书记谈得非常好,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在一个好的制度下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你努力奋斗就能获得成功,所以我很同意习总书记说的中国梦和美国梦本质上是相通的这一点。但是它的差异刚才我也做了阐述,它是带有国家的意志和文化以及主流的意识形态在里面的,这是很明显的。

主持人申晨:美国会用自由、平等、公平去描绘美国梦,而中国会用和谐、安康、国富民强等词来形容中国梦。

王培林:我基本同意,但角度不同。我认为人类有一个普世价值,就是大家都适用的,比如自由、平等。在马克思的理论里面,它认为这是全世界相通的,只要是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必然都是这样的。美国梦里有一些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发展目标肯定要超过它,因为再怎么样它的落脚点是个人,强调个人奋斗,我们超越了它,我们既有个人奋斗,还有整体的国家的梦。我认为美国梦有许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但要实现中国梦,肯定要超越它。

中国梦的代表人物

主持人申晨:我们讲到美国梦,大家脑海里会浮现一些人物,比如美国总统林肯、罗斯福和里根,还有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讲,还有现在的微软的盖茨、苹果的乔布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都被视为"美国梦"的代表。中国梦的代表有哪些人物?他们都有些什么特质?

王培林:这个问题很有趣。在美国现有的制度下,真的有不少成功的人物,不管是政界的、商界的,还是科学界的,都有很多人脱颖而出,这说明了美国的制度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但是我们要超越它。为什么说我们中国梦可以超越它?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梦,他说:“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几个助手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穗下面乘凉。”要实现这个梦,肯定要有个人奋斗、个人努力,但是他这个梦跟国家、民族的梦是打通的,甚至还不仅是中国,而且关系到世界,因为杂交水稻对世界人民也是有贡献的。袁隆平先生的这个梦就把个人、国家、世界的梦打通了。如果我们国家有更多像袁隆平先生这样的人,这样中国梦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

王培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我们中国梦是由领导人比较完整地提出来的,它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我觉得要把大的愿景中国梦和个人的梦有机地打通连接起来,要把个人的梦和国家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读研、读博,我们国家到2020年的梦是什么,就结合起来;再比如到2049年我们实现现代化之梦、强国梦,这样就是一生了,我觉得要把国家、民族的发展跟个人的人生规划打通连接起来。 第二,我们现在经常讲“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光是做梦不行,想圆梦就得实干,所以现在的领导也很强调实干的作风,这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包括会风、工作作风等等,都有所体现。用实干来圆梦,用实干来开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个难度不小。说到这,我还想提一个问题,美国梦的一个前提是:不论出身、不论背景,不是说你有一个好爸爸、有一个好背景就能成功,普通人也很容易脱颖而出。中国现在就出现了一种不那么健康的风气,比如有一些人利用特权来谋取自己的利益,个人的梦是否能跟国家的梦连接起来,年轻人可能对这方面有疑虑,我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建立好的制度来实现,这一点也是要注意的,要不然就变成空谈了,年轻人觉得这太遥远了。

我觉得下来我们要注意到一些很具体的东西,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还有教育体制的完善,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更好地创造条件,给年轻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

主持人申晨:每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是不是也会对他的梦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王培林:会的!我个人觉得,由于人生不同的阶段,做的梦也有点不同。比如五、六十岁的人不会做太多的梦,他们很实在的了,所以“梦论”对年轻人尤其对中年轻人会更有吸引力,因为要实现梦就要圆梦。我个人觉得要分层来进行,我想党中央在这一块也会考虑如何把总体的设计跟具体的工作联系起来,这个真的是要好好地设计,好好地考虑。

王培林教授讲述自己的中国梦。(摄影:念青)

实现广东梦 当好排头兵

主持人申晨:我们的主题是“中国梦·广东梦”,您对广东梦有什么看法?

王培林:这个如果谈起来,真的还是很有感触。中国梦创造更好的基础,要从改革开放开始,广东是先走一步,在这方面广东奠定了比较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广东发展也很不平衡,讲到和谐,我们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另外,如果按照中央的提法,我们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要实现中国梦,广东还是应该继续当好排头兵,广东精神是务实、实干,这一点跟习总书记提的工作作风的转变是相吻合的,虽然说得不多,但是我们很实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东还是要发挥排头兵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一个楷模或者引导的作用,这一块广东要有更重的责任感,也要有大的动力和挑战去推进。

我的中国梦:培养人才

王培林:广东有个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经也专门谈到中国梦,而且是少年梦,他谈到:“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从这个角度来说,青年就是社会发展的未来,而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希望更多年轻人在实现中国梦当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就像我刚才谈到的袁隆平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使得杂交水稻产量能够翻番,我们也希望培养更多有知识和智慧的人才,大学培养更多的人才是我们的一个责任,我们也感到责任的重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工作也是中国梦其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部分。讲到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是60年代就下乡当知青了,初中毕业,当时也没有很好的学习机会,当了9年多的知青,恢复高考后才读大学,我本人深刻地感受到要学好知识、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实现中国梦。或者说,你拥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你实现中国梦就有差异,比如说袁隆平就拥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实现中国梦他就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一般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种地实现中国梦,但是袁隆平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在这方面谈得非常多,包括邓小平谈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培养大学的人才,让他们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起着一种引领的作用,所以我感觉到教育事业任重道远,要更好地发挥这个作用。

主持人申晨:也就是说,您的中国梦就是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引领中国梦道路的一批年轻人。

王培林: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梦汇集到中国梦里面去,以更强的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得中国梦的实现更加顺利。

做好"中国梦",路漫漫其修远,我辈还需艰苦奋斗。自信、自强、团结,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