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菲青  陈英征)广州理工学院创办于2000年12月,2006年4月升格为独立学院,2020年6月经教育部同意转设更名为广州理工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民办非营利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动人才培养主体责任制改革,打造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品牌,推动学科、专业、课程、平台、团队品牌创建和特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新发展开局良好。


聚焦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新高地

 

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制定《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汇聚合作外力,挖掘创新潜力,激发内生动力,布局学科、专业、课程、平台、团队、项目六大品牌建设。

组建新学院,打造新高地。聚焦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组建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新建人文与教育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新业态发展,重点培育新工科新文科专业,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新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专业5个,撤销停招专业1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办学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

聚焦应用型,推动大课改。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完善“平台+模块”应用型课程体系,淘汰水师水课,打造名师金课,精准提高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格局。现有省级一流课程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在线开放课程2门、系列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创新创业“金课”1门、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30门、优秀课程104门、精品课程1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

探索订单式,共建产业学院。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产教融合进校园、校企合作进专业、工学结合进课堂,推进“引企入教”,构建科产教研学融合、校政行企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建立中兴通讯工程、蓝盾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3个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基地、教科研项目、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全面融合,实现专业企业行业对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每年为珠三角地区通信和物联网产业等行业提供200多名毕业生,专业对口率80%以上;承担为期至少13年持续10届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联合培养。

强化实践环,推广工作室。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道路。探索“高校+研究院+行业+企业+政府”合作模式,与白云区政府、广州市民营科技园等深化合作,打造科技服务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产教融合进入实质性阶段。坚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结构布局,突出应用特色,提高投资效益”,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为重点,推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改革。推广工作室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工作室,以项目为驱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博士、企业、名师等工作室增至71个,机器人、证券、跨境电商等教学改革班增至12个,项目教学覆盖80%以上专业和35%学生。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开放率100%、利用率85%,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提升。现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07个、专业实验室138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1个、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6个,新增驻校企业10家,合作企业增加到400个。

 

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新品牌

 

打造三全育人新品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推进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涵育、科技创新、体育锻炼、劳动养成、自我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每学期设立“三全育人素质教育活动周”,两个学期分别以“科技学术季”“文化艺术节”为主题,每季组织100左右的精品活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赋予学分。师生参与度100%,满意度超过96%,省委教育工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给予高度评价。

打造实践育人新品牌。强化思想引领,积极推进劳动实践和社会服务。获批教育部第一批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为增城区供销社制定改革方案,服务白云区、太和镇和博罗县龙华镇实现新突破;与始兴县司前镇携手共建“一中心二基地”,学生电商直播带货和助农销售农产品近60万元。2021年荣获“活力在基层”省级百优项目1项、“千入围”优秀项目15个;社会实践入选国家级团队8支、省级团队12支,其中国家级重点团队1支、省级灯塔团队1支、省级重点团队4支。

打造双创育人新品牌。构建党建、教学、科研、团学、就业、创业“六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六平台六保障创新创业育人机制,推进党建引领、课程教学、学科竞赛、创新训练、社会实践、创业孵化六大平台建设,落实组织、制度、奖励、师资、场地、项目引育六大保障,形成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社团活动和文化引领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形成课堂教学、大讲堂、在线课程教学和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创融合、科创融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带你玩转创新创业》入选广东省高校首批就业创业金课。创新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和创业精英训练营、直播基地等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实现学生与创业导师等零距离沟通交流,每年受益学生6000人次。构建“主体+核心+兴趣”学科竞赛格局,坚持以赛促教促学促创,2021年学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获得一等奖;近五年国家级竞赛获奖300多项、省级1500多项,创新创业项目申报258个,帽峰创新增首创团队入驻36支。

打造就业指导新品牌。贯彻落实书记校长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全面实施党政领导“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健全校长、书记亲自抓,分管副书记、副校长直接抓,全体校领导配合抓,就业部门牵头抓,党政部门联动抓,二级学院主体抓,总支书记、院长具体抓,辅导员专门抓,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论文指导老师参与抓的全体系工作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历年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7.18%, 95.69%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2022届就业落实率90.75%(教育厅5月26日数据),本学期全省本科高校排位第一。


聚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内生力


全面推进责任制改革。强化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签订人才培养主体责任制改革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资源、责任、权限,今年起实施周期4年以上的改革。学校根据硕士学位单位建设标准,确定标志性成果数量质量标准,推进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竞赛、队伍等标志性成果建设。学校给予办学政策和资源配置扶持,提供容错风险保障;改革单位坚持党建引领,扩大办学规模,彰显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提高水平质量,推进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列入职称晋升、评优争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决“破五唯”,坚持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评价导向,实行教学科研代表性成果制度,支持教职工创新创业,教书育人成果列入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深化自主评聘教师职称改革,实行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教师职称评审系列,单列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职称评审,完善教辅岗位和实验室人员职称评审,建立岗位设置、评聘结合、聘期考核制度,获得教育厅现场检查组好评。

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按照董事会决策、校长负责、党委政治核心、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总要求,推进依法治校。依法依规修订学校章程,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校有机统一,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共修订制发学校制度205个,实现办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优化内设机构,实施党政机关大部制,完善基层教学组织,构建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教师潜心育人治学、教辅单位保障有力、职能部处优质服务的新格局。党代会、教代会(工会)、团代会、学代会正常化,学术委员会作用明显,师生参与民主管理积极性得到发挥。按照教育厅民办高校年检指标体系、民办高校规范达标和品牌提升计划等,编制“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转设过渡期工作方案、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设规划、多校区建设规划等,制定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在办学条件、产权归属、人员配备、依法办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全面对标对表,现代大学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开启硕士研究生培养新征程

 

入列广东省硕士点建设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2021年5月,学校成为广东省民办高校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等领域培育建设专业硕士学位点。今年4月2日,广东省启动硕士点建设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包括我校在内的2021年入列立项建设单位的8所民办本科高校中有3所率先获得2022年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计划。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对我校办学水平的充分认可,是学校规范达标、品牌提升、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美誉度提高的标志性事件,是学校发展新里程碑。

实施硕士点3+X建设立项。全面实施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设规划,按照国家专业硕士学位建设标准,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一流专业为依托,遴选确定3+X硕士点,制定针对性强力实施细则,对专业学位类别、研究领域、导师遴选、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科研条件、实践基地、资助与奖励、信息文献、后勤保障、经费投入等,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整体推进。立项一年来,学校启动帽峰人才工程,帮扶60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新聘100多位专家学者担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白云区、增城区、博罗县、始兴县深化政校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广东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方就全过程联合培养方面达成共识,打造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特色品牌。

 

近年来,广州理工学院顺利完成转设更名,是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连续多年广东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创新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高位,入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首批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入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首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省级平台增加到5个、省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3个。学校牢牢抓住广东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机遇,对转设转型做了积极探索,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高等教育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广东民办高校品牌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坚持依靠广大教职工依法治校的认识。学校在校庆20周年大会上回顾办学历程时总结了“五个必须坚持”: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立足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三是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加强内涵建设。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命运共同体。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产出、高品位校园文化、高效率治理体系,坚定不移朝着广东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既定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