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林俊)为积极响应国家征兵号召,帮助计算机学院学子深入了解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和发展前景,5月15日,学校计算机学院在4栋303会议室举办“参军入伍的‘硬核’福利”征兵政策宣讲会,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军营成长路径,解读最新征兵政策。
活动伊始,王丹老师以振聋发聩的设问开场:“是选择躺着虚度光阴,还是站着扛起责任?”她强调,军人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的丰碑铭刻着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王丹号召学校学子以退伍军人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强军伟业,“用青春热血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随后,退役大学生李宝龙详细解读征兵政策,从入伍条件到升学优惠,为学子们扫清疑虑,点燃参军热情。
在计算机学院举办的征兵宣传活动上,五位优秀退役大学生用真挚动人的军旅故事,向在场师生展现了军营生活的独特魅力与深刻意义。他们的分享既有笑中带泪的成长故事,也有感人至深的报国情怀。

士兵陈家俊
陈家俊:驻港部队的“金牌”誓言
“大家觉得广东人怎么样?富二代?包租公?”陈家俊一上台就用幽默的自嘲点燃了全场气氛,“我入伍第一天,班长就说‘广东人最水’!”他笑着展示手机里存着的照片,“但请看这个——”屏幕上是他挂着两枚金牌的英姿。
他动情地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训练岁月:“为了证明广东人不‘水’,我每晚加练到凌晨。3000米跑11分11秒到10分40秒,瘦了整整14斤。”说到全旅比武时的场景,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最后一个弯道被人撞到险些摔倒,我拼命捶打抽筋的大腿冲过终点,那一刻,所有的汗水都化作了荣耀。”
最让他难忘的是香港军营开放日:“表演刺杀操时,香港市民的欢呼声让我们热血沸腾。一位老爷爷拉着我的手说‘看到你们就安心’,这就是军人的价值。”
“有人说当兵后悔两年。”陈家俊目光坚定地扫过全场,“我要说,当兵不后悔,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他举起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两枚金牌,就是广东兵最好的回答!"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同学激动地站起身来。这个用实力打破偏见的故事,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当代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李宝龙
李宝龙:叛逆少年的蜕变之路
李宝龙曾服役于陆军福建漳州部队,是一名两栖装甲通信兵。“小时候,我总是让家人操心,叛逆得像个‘小刺猬’。高考结束后,家人希望我选择热门专业,可我偏要报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刚入学,我就偷偷报名参军,瞒着妈妈,直到政审才被发现。妈妈虽然担心,但看到我的决心,最终还是支持了我。”
刚到部队,他说自己瘦弱的身体连单杠都拉不上去,每次训练都累得筋疲力尽。可从未想过放弃。每次受伤,就用云南白药喷一喷,咬咬牙继续坚持。2020年,他参与沿海军事演习的通信保障任务。那一次,和战友们在海边潜伏多日,成功抓捕了一名台独间谍。
那一刻,他深刻体会到军人的使命与荣耀。他说军营教会他叛逆的代价是成长,而坚持的回报是荣耀。如今,退伍回到校园,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坚韧与担当。
“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陈伟芝
陈伟芝:从迷茫少年到“四有”士兵
站在讲台上的陈伟芝,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坚定有力。“两年前,我还是个对未来充满迷茫的高中毕业生。”他回忆道,当同学们都准备进入大学校园时,我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参军入伍。
他特别分享了自己在战略支援部队担任工程机械驾驶员的经历。“记得第一次驾驶挖掘机时,我的手都在发抖。”陈伟芝笑着说,“但班长告诉我,‘守大山就是守江山’,这句话让我明白,再平凡的岗位都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说到动情处,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在兰州烈士陵园为陈红军烈士献花时,看到与我同龄的陈祥榕烈士遗像,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我泪流满面。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复学后,陈伟芝将军人的坚韧带到了校园。“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累计300小时;还远赴俄罗斯研学,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他骄傲地说,“部队教会我,青春不止有诗和远方,更要有责任与担当。”
“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依然会选择这身迷彩绿。”陈伟芝最后坚定地说,“因为它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青春价值。”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许多同学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

杨梓良
杨梓良:边防炊事员的“战位”
站在讲台上的杨梓良,黝黑的皮肤还带着云南边防线上的阳光印记。“战友们都叫我‘土豆大厨’,”他笑着说,“因为我们哨所最不缺的就是土豆和洋葱。”台下的同学们都被他幽默的开场逗笑了。
“记得第一次站岗执勤时,我的手一直在发抖,”杨梓良的神情突然严肃起来,“班长告诉我,我们身后就是祖国,一步都不能退。”他回忆道,在缉毒执勤时,经常要在潮湿闷热的丛林中潜伏数日,“蚊虫叮咬、毒蛇出没都是常事,但每次成功拦截毒品,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说到动情处,他举起右手比划着:“我左手拿炊事勺,右手握钢枪。在边防线上,炊事员也是战斗员。”最让他难忘的是退伍那天,“战友们用土豆丝摆出了‘欢送’两个字,那是我吃过最特别的一顿饭。”
“若有战,召必回!”杨梓良最后坚定地说,“边防军人的誓言,永远不会过期。”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的眼眶已经湿润。这个用土豆洋葱书写青春的故事,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边防军人的坚守与担当。

文荣轩
文荣轩:从“火蓝刀锋”到真实战场
“还记得《火蓝刀锋》里那句‘把每一滴热血都流进祖国的大海’吗?”文荣轩站在讲台上,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就是这句话,让我19岁那年毅然走进了征兵办。”台下的同学们都被他真挚的开场吸引住了。
他笑着回忆新兵连的“魔鬼训练”:“第一次三公里考核,跑到两公里时我低血糖发作,眼前发黑。但班长那句‘文荣轩,别给计科丢脸’的吼声,硬是让我跌跌撞撞冲过了终点线。”说到这里,他挽起袖子展示手臂上训练留下的伤疤,“这些伤痕,现在都是我最骄傲的勋章。”
“最难忘的是那次射击训练。”文荣轩的语气突然认真起来,“49环的成绩让我与‘神枪手’失之交臂。但班长告诉我,军人的价值不在于成绩单上的数字,而在于永不言弃的精神。”他顿了顿,眼中泛起泪光,“现在想来,正是这些‘遗憾’让我真正成长。”
“军营教会我的,是把荧幕上的热血变成现实中的担当。”文荣轩最后向同学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选择把青春献给这身迷彩绿。”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都掏出手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
王丹老师在总结中强调,青年学子应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机遇,在军营中锤炼意志、施展才华。“军队需要高素质人才,你们的加入,就是强军梦的青春注脚!”活动结束后,现场学子纷纷咨询入伍事宜。计算机学院学生林俊表示:“参与宣讲的同学的故事让我热血沸腾,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王丹老师表示,将持续推进征兵工作,为意向学生提供全程指导。青春不止有诗和远方,更有家国与边关。此次征兵宣传活动以真实动人的军旅故事,在我校掀起参军热潮。未来,更多学校学子或将携笔从戎,在强军路上书写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