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由人文与教育学院主办的专题讲座“中国境内的百越语词”在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我校语言学专家符昌忠教授主持,特邀复旦大学著名语言学家潘悟云教授主讲。讲座吸引了众多语言学专业师生参与,韩艳洁主任、黄晓雪教授、聂志平教授、刘华教授、郑仲桦博士、王辛泰、张馨元与刘哲老师参与了此次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中,潘悟云教授围绕“百越语词”的历史背景与语言分布展开深入讲解,结合考古学、遗传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百越语词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潘教授指出,约一万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南岛与东南大陆的分离,但在分离之前,两地语言曾处于密切接触状态,形成了所谓的“共同东百越语”。通过对《越绝书》《维甲令》等古代文献的分析,潘教授进一步展示了百越语词如何在古代汉语中留下痕迹,并与现代方言相互印证。

此外,讲座还回顾了汉代十二方言区的划分,强调百越语词在吴越、楚地等南方方言中的重要地位。这不仅拓展了与会师生对古代语言格局的认知,也为今后南方方言与民族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符教授针对本次讲座做出精彩总结,此次讲座内容深入浅出,例证丰富,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对古代语言研究的兴趣,在场师生表示收获极大,讲座在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中圆满结束。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

撰稿人:张馨元